處暑新涼
“處,止也,暑氣至此而止矣?!碧幨顬槎墓潥庵械谑膫€節氣,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。此時,天氣逐漸轉涼,晝漸短夜漸長。處暑,即為“出暑”,是炎熱離開的意思。家鄉人借用入伏、出伏的說法,將“處暑”稱作“出暑”,最熱的三伏天終于熬過去了。
這沁人的新涼所帶來的神清氣爽,是其他任何季節都不會有的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:“離離暑云散,裊裊涼風起?!彪m然四季各有其美,但體感舒適度最高的,還是暑熱消盡的處暑時節。人們常說的立秋不是秋,從氣象意義上,真正的秋日,到了處暑才姍姍來遲,色彩斑斕的秋日美景也才鋪陳開來,逐步奔涌眼底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將處暑分為三候。初候“鷹乃祭鳥”,二候“天地始肅”,三候“禾乃登”。當鷹感受到秋氣漸起時,便開始大量捕殺鳥類,但它不先食,而必先把鳥排列開來祭天,就像人飲食前要祭祀先代一樣,而又不捕殺懷胎之鳥,所以鷹是義鳥。鷹擊長空,當源于鷹所具有的敏感、剛強與靈性;“鷹乃祭鳥”,是對天地的敬畏,也是對生命生生不息的敬畏,細細品味,更讓人感慨萬端。處暑二候“天地始肅”。秋天,萬物凋零,天地肅殺,也意味著萬物開始進入新的生命狀態:凋零、沉寂、收斂。天、地、人都將從這里逐漸步入秋陰涼處,生命新的歷程展開了。處暑三候“禾乃登”?!暗恰奔闯墒斓囊馑?。許多農諺對此時節有過生動的總結和描述:“處暑高粱遍地紅”“處暑三日割黃谷”“處暑好晴天,家家摘新棉”等等?!昂棠说恰睆亩颉疤斓厥济C”走來,先有萬物凋落之開始,這是天之道,是秋之厚重之所在。肅殺的秋氣成就了豐收的歡樂。
處暑之后,秋意漸濃,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正當時。民間向來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說。此時,云不再是“黑云壓城城欲摧”,云變得柔軟親和了,風變得和暢了,雨變得淺吟低唱了,處暑時節,天高云淡、天朗氣清,使人心曠神怡。
處暑與傳統的中元節十分靠近,民俗上也大多與中元節相似,如祭祖迎秋,放河燈等,在底座上放上燈盞或蠟燭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流,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悼念。
秋日美景讓歷代文人墨客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佳作。唐代孟浩然有《初秋》詩曰:“不覺初秋夜漸長,清風習習重凄涼。炎炎暑退茅齋靜,階下叢莎有露光?!倍拍恋摹肚锵Α犯嵌炷茉?,充滿著天真情趣,給人帶來幾多遐想:“銀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天階夜色涼如水,臥看牽??椗??!背疬h別開生面,另有新意,在《處暑后風雨》中寫道:“疾風驅急雨,殘暑掃除空。因識炎涼態,都來頃刻中。紙窗嫌有隙,紈扇笑無功。兒讀秋聲賦,令人憶醉翁?!彼未~人晏殊眼中的處暑時節,有他的獨到之處:“紫薇朱槿花殘”。紫薇和木槿是夏末初秋的歲令,他們的明艷燦爛熱烈,仿佛是在為暑日送行,為處暑新涼舉辦歡迎儀式。
處暑時節,溫度下降,陽光充足,是農家晾曬的大好時機:紅的辣椒,黃的玉米,綠的青菜,白的棉花,還有各色豆子摘下來,攤開來,翻起來,篩起來,再收起來。一半炎一半涼,苦一場喜一場。那是自然律動中跳動著的音符,也是農家詩歌中充滿著生命張力的佳句。
□張炳輝
責任編輯:王亞東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宿州2件商標1件地理標志入選十二省市重點保護名錄 08-25
-
2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(擴大)學習會議召開 08-22
-
3從零起步 “全鏈開花” 08-16
-
4市政府召開第38次常務會議 08-16
-
5上半年宿州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08-07
-
6“紅色熱土”續寫雙擁新篇章 08-01